学历贬值,高考还有那么重要吗?
昨天文章拿领导人举例,被腾讯官方判为疑似违规删除,后台有读者说还没看到,今天修改一下重发。
和平时代,学历一直是主流共识中许多好工作的敲门砖。稍微观察一下不能发现,各行各业,站到金字塔顶端的人,通常学历都不错。
科举时代,鄙视链按士农工商排序,平民想进入国家机器谋个一官半职,得参加一些列考试,从秀才到举人到进士一路打怪升级,通关拿到进士学历,才有资格做官。
晚清中兴名臣,有两位平民出身的湖南老乡,曾国藩和左宗棠,两人年龄相仿,曾国藩大一岁。
曾国藩27岁中进士,直接进入中央部位做公务员。左宗棠20岁中举人,之后考进士屡试不第,尽管左宗棠才学高于曾国藩,也有为国家效力的抱负,但对不起,没有进士学历,做不了在编公务员。
尽管左宗棠在湖南民间成名已久,号称今亮,即当世之诸葛亮,为国效力也只能做做零时工,给当时的湖南领导人当师爷(编外),抵抗太平天国,乱世中因缘际会,才得以破格录用进入公务员队伍。
现在考公务员,我看了下要求,大专学历起步,绝大多数岗位要求本科。
为了让好苗子在庞大的国家机器中脱颖而出,有了各种规格的选调生制度,选调是仕途晋升的快速通道。规格越高的选调,对毕业院校的档次要求越高,部委和省直的选调,基本只对特定985院校的硕博开放,学历档次不够,都没资格敲门。
就算不做官,不进入国家机器,体制外谋生,高考这套体系对个人成长也相当重要。
高考脱胎于科举,选拔作用远大于培养,高考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,清北、985、211、普本、二本、三本、专科。级别越高的院校,人群智力密度越高。
其实分流并不是从高考开始,初升高、小生初,甚至小学阶段就开始了。全中国学历含金量最高的海定区,妈妈们从小学阶段就往死里鸡娃。
海定妈妈们作为高考游戏通关玩家和既得利益者,过于熟悉游戏规则,路径依赖也好,惯性驱动也罢,为了占得先机,她们从小学甚至幼儿园阶段就开始武装下一代,开启这场持续十几年的军备竞赛,毕竟一半初中生上不了普通高中,到初中再鸡娃为时已晚。
国外也有类似高考的体系,最大的作用是选拔和分流,越往后阶段,选拔出来的人,禀赋和价值观越趋同,越容易碰到未来的同行人,包括家庭和事业。
用我比较了解的互联网或者IT行业举例,微软两位创始人艾伦和盖茨,是西雅图顶级私校湖畔中学的校友,艾伦比盖茨高两级,作为计算机爱好者,两人在中学期间就经常一起泡机房,大学期间从各自学校辍学休学,合伙创办了微软。
英伟达黄仁勋跟他老婆是俄勒冈州立大学的同学,贝索斯跟他第一个老婆是普林斯顿校友。脸书的扎克伯格,不但在哈佛找到了老婆,还找到了另外三位脸书联创。谷歌两位创始人是斯坦福计算机系的博士生同学。
马云老婆是他杭师大的师妹,马云从杭电辞职创业(中国黄页),刚开始就是两口子的夫妻店。腾讯五个创始合伙人,有四个是深圳大学的同学,而且他们还是深圳中学同一级的同学。
百度的李彦宏和马东敏,本科分别毕业于北大和中科大(少年班),然后双双到美国留学,在那里相识相恋,专业过硬但胸无大志的李彦宏,正在马东敏鼓动下才回国创办百度。
字节跳动张一鸣在南开找到了老婆,也找到了未来的创业伙伴梁汝波,两人住一个宿舍,凑钱合买电脑。
美团王兴老婆是隔壁北大毕业的郭万怀,人人网期间两个创业伙伴,一个是清华宿舍下铺的王慧文,另一个是龙岩一中的同学赖斌强。
拼多多黄铮和陈磊本科分别毕业于浙江大学和清华大学,陈磊高一届,两人在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计算机系成了同门,合伙写过论文。拼多多COO阿布(顾娉娉)是黄铮浙大同门师妹,阿布硕士期间就在黄铮的公司(欧酷)实习。
字节跳动在18年之前,张一鸣承认的联合创始人只有两个,张一鸣和张利东,张利东是张一鸣从京华时报挖来负责商业化的重要人物,梁汝波尽管是字节创业开始就加入的,比张利东早,但张一鸣开始并没有给他联创身份,字节早年梁汝波并不直接向张一鸣汇报,中间还隔着其他人,但张一鸣隐退时还是把CEO大位交给了梁汝波。
字节内部的资深高管,能力和业绩强于梁汝波的大有人在,为啥张一鸣最后把大位交给梁汝波,而不是其他能力更强的高管。可能因为两人是大学老同学,相识于微时,不带功利的情况下高频接触,知根知底,更容易建立和维持信任。
是牛人都分在一个宿舍,还是这些人因为信任能够通力合作,在机会来临时更容易脱颖而出?我认为是后者,他们所处的环境里,同样资质甚至更好的人大有人在,那些人没能取得同等成就,恰恰是因为没有在关键时刻找到足够信任的队友。
王慧文说过类似的话,他能有所成就的关键,是在清华大学认识了王兴,王兴或许也有同感。
高中跟大学对应的这十来年,对于一个人的影响至关重要,被分流到什么样的环境,未来最亲近的伙伴(包括配偶),大概率也是跟这个环境匹配的。
毕竟就算名校,也不是每个人都有能力创业,名校的绝大部分毕业生,终其一生,都是打工的命,上一个好学校,对均值水准的学生,实实在在的好处除了找对象之外,对找工作的帮助也是肉眼可见。
说点我自己找工作的经历吧,我研究生二年级暑假开始找实习,当时也没什么经验,看到差不多搭边的就投简历,收到几个面试通知,前面四五个面试都失败了,最后去了三星电子面试,岗位是通信协议开发,跟实验室项目比较匹配,我感觉面试表现一般,根本就没抱什么希望,回来的路上,意外收到HR的电话,说技术面通过了,希望我实习之后留下来工作。
入职一段时间之后,才知道面试官之一,也就是我们部门的组长,跟我是北邮同一个实验室毕业的,他早毕业七八年。组里还有好几个资深的北邮校友,那一年部门招了两个应届生,另一个也是北邮的,比我晚来几天。
我在三星的四年,到点该升职升职,该加薪加薪,干好分配到手里的活就行,更本不用想一些乱七八糟的事情,整体过得非常愉快。
后面跳槽到其他公司,发现要获得领导的信任,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,领导不信任你,根本就不会把重要的活,容易出彩的活交给你,前途也就无从谈起。